學名
Odonus niger  
發音 
Odonus niger紅牙鱗魨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Rüppell, 1836) 棲息深度 5 - 75公尺
中文名 紅牙鱗魨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鱗魨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505 Balist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紅牙鱗魨 
最大體長 50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魔鬼砲彈、紅牙板機魨、剝皮竹(臺東)、包仔(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紅海 
同種異名 Balistes erythrodon, Odonus erythrodon, Xenodon niger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中國動物誌-魨形目(蘇等, 200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蘇錦祥, 李春生 編著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5388 ASIZP0058221 ASIZP0060634 ASIZP0066131 ASIZP0066138 ASIZP0066509 ASIZP0066550 ASIZP0080073 ASIZP0801370 ASIZP0801371 ASIZP0801372 ASIZP0801373 ASIZP0911370 ASIZP0911371 ASIZP0911372 ASIZP0911373 FRIP00758 FRIP20104 FRIP20287 FRIP20393 FRIP20396 FRIP21339 FRIP21882 NMMBP00684 NMMBP01857 NMMBP02190 NMMSTP00671 NTOU-AE6061 NTOU-AE6062 NTUM00391 NTUM02624 NTUM02625 NTUM02626 NTUM02627 NTUM02628 NTUM02629 NTUM02630 ...列出全部39筆... 
典藏基因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Red-toothed triggerfish; Redtoothed triggerfish; Redtooth triggerfish; Redtooth trigerfish; Redfang triggerfish; Blue trigger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稍延長,呈長橢圓形, 尾柄短。口稍上位,齒紅色,上頜有一對極長之犬齒。眼前有一深溝。除口緣唇部無鱗外,全被骨質鱗片;頰部亦全被鱗;鰓裂後有大型骨質鱗片;尾柄鱗片具小棘列。背鰭兩個,基底相接近,第一背鰭位於鰓孔上方,第I棘粗大,第II棘則細長,第III背鰭棘明顯;背鰭及臀鰭軟條軟條前端較長,向後漸短;尾鰭彎月形,上下葉延長為絲狀。體色一致為藍黑色;頭部顏色較淺,帶少許綠色;吻緣藍色,有藍紋自吻部延伸至眼部。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受洋流沖刷的向海礁區,一般被發現於水深40公尺內的水域,通常隨動物性浮游生物而做覓食遷移,尤其是海綿幼體;幼魚則生活於片礁區及或礁石洞穴。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社會及馬貴斯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大堡礁及新加勒多尼亞。臺灣除西部及北部外,皆有分布。 

漁業利用

通常以陷阱法、潛水或流刺網捕獲,以生鮮或醃製於市場出售,或以其可愛的模樣而常被飼養於水族館中,供人欣賞,是極受歡迎之魚種。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